一笔如椽 来浙江美术馆欣赏潘飞仑书画展
“布局巧妙,用笔雄健,造势很好”,这是潘天寿对其入室弟子潘飞仑作品的高度评价。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潘飞仑,一生中创作了许多山水、花鸟、篆刻作品。他逝世后,家属将其141件遗作及部分文献,捐赠给了浙江美术馆。6月11日之前,不雅观众们可以走进“一笔如椽——潘飞仑书画展”,欣赏大师的作品。
潘飞仑作品《山居图》 图片由浙江美术馆提供
潘飞仑的山水,以偏师独出的魄力开创简笔写意的文人画品格高雅、意韵宏远的格局。笔墨由繁入简,厚重老辣,气势恢宏,冷峻雄健,格调高逸,脱尽繁华,其空灵高古和静心求真的艺术魅力在当今画坛独树一帜,著有《一笔堂画语》。
在浙江美术学院就学时,潘飞仑就深得潘天寿赏识。平日里他深居简出,淡泊名利,在寂寞中坚持本身的绘画艺术道路,不竭攀登艺术高峰。他曾总结本身一生习画的经验:“学画有它的阶段性,年轻时重在继承,中老年变法,重在创造,自立门户,出风格。”
图片由浙江美术馆提供
图片由浙江美术馆提供
潘飞仑的书画以近代吴昌硕、黄宾虹、潘天寿等中国画大家雄浑刚劲的审美为基点,上溯八大、石涛等明清野逸绘画传统,兼及师法自然,启明本性。对金石、书法艺术的长久磨砺和熏陶,使其笔墨于凝重涩拙中显灵动意蕴。诸乐三评其画作“有书法味、金石气”。邓白曾将潘飞仑的书画艺术概括为“以骨为质,以写为法,豪放而含蓄,简约而充实,具有大家风范”。
潘飞仑作品《疏竹双鸟》 图片由浙江美术馆提供
潘飞仑在艺术上一方面主张诗、书、画、印、史、论“六合”的思想,另一方面提倡石涛“一画”的美学认知,于内心本性的精神修为,返璞归真,造化自然,形成了一个强调书画艺术整体素养和研习的完整体系。
浙江打造智慧旅游的背景下,【游你满意】平台借助微信公众号发布游客满意度数据,实现旅游业移动端投诉与满意度调查。
